研究生教育

对外汉语教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501:中国语言文学

一、学科简介

(一)学科概况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以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学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注重从跨国、跨语言、跨文化的角度审视中国的语言和文学现象。既正确把握中国语言文学自身的发展脉络和主要规律,也通过中国语言文学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语言文学的联系和比较,加深对世界各民族语言文学共性和个性的认识。

亚洲bet356体育在线官网文学院历史悠久、基础雄厚,它是1997年11月由原来的中文系改建而成。经过长期的开拓进取,文学院的学科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1981年中国古代文学率先获得全国首批博士点,1995年国家教委批准设立了“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998年文艺学学科获得博士授权点,1999年建立了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得了“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设置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应用文体学及对外汉语教学九个学科方向。该一级学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所属各学科方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教学和研究的主要内容,既植根于中国语言文学的优秀传统,也借鉴世界各国语言文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正确把握中国语言文学自身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同时承担训练、培养外国学生正确使用汉语进行交际、阅读、翻译等基础知识与必要技能,具有门类齐全、方向交叉、内涵丰富、师资雄厚的学科特点。

(二)学科方向简介

文艺学:文艺学从美学高度研究作为艺术的文学,主要研究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在创作、欣赏等文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文学活动进行理论的总结与指导。其方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艺美学、文学创作论、文学现象学等,并向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渗透,其特点是理论性、思辨性强,具有跨学科优势。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本学科点以“语言科技”为原创特色,建有全国领先的语言信息科技实验室,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语言信息科技研究中心”所在学科。从语义网络建构、语言神经认知机制、中文信息处理、实验语音学及语音智能信息处理等方面,揭示语言的奥秘,以探索语言学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主要招生方向有:1.理论语言学;2.儿童语言习得与发展(含语言障碍);3.计算语言学;4.语音科学与言语工程。

汉语言文字学:汉语言文字学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的传统学科,分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大方向,包括传统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以及现代汉字学、汉语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修辞学等一系列内容,主要研究从上古到现代的汉语口语系统与文字系统的演变规律、结构特征和现实状况。古代汉语侧重研究古文字、古音韵、训诂、词汇等;现代汉语侧重于研究现代普通话和方言。

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以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典籍为宗旨,本学科设古籍整理与研究、文献与文化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三个方向。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设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三个研究方向,主要以古代文学发展史、文学体裁的演变、历代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现象等作为研究对象。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对20世纪以来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思潮予以重审,对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发展、思潮流变、文学群体、作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文学与乡土文化、启蒙文化、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以开阔的视野,结合新兴的研究方法,将传统的文学研究置于不断加剧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中来思考,以此来认识和回应当代社会巨变所带来的新的文学、文化问题。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一门复合型的学科,包括现当代欧美文学(含俄罗斯文学、女性文学)及中外文学—文化关系,其研究立足于吸收传统世界文学研究的成果,打破固有的学科界限,把中国文学和外国国别文学纳入全球整体格局中进行比较研究,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应用文体学:应用文体学是在中文基础上构建的新型应用型学科,下设古代文牍学、实用文体学、文章学、秘书学、图书出版与评论等研究方向,主要通过理论探索与实践训练,培养秘书学、文书学方面的高层次研究和教学人才,并输送党政机关急需的各种高层次办公室文书写作人员和各种辅助人员。

对外汉语教学:该学科是指针对外国人的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研究,涉及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文化学等。该学科旨在通过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揭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本质特征及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从而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并用来指导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学效率。汉语国际教育学科下设语法理论与应用、语言习得理论与应用、中外文化比较三个方向。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政治指导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学术品德的基础学术人才。硕士研究生应掌握本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研究水平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外文文献,并能与国际同行开展学术交流。获得本学科硕士学位者能攻读高一级的学位,也能从事中国语言文学及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基础教育、文化宣传、新闻出版、现代传媒和文化产业等方面的相关工作,以及各级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文字和行政工作。

三、质量标准

(一)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应具备较好的语言和文学素养,对中国历史文化有较全面的了解,应比较系统的掌握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对研究领域、研究对象有较为全面、深入的把握,并对相关学科领域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二)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崇尚科学精神,具备良好的专业意识和较好的学术潜力,能比较准确地理解本学科经典文献,比较全面地了解本学科重要语言文学现象及学术前沿动态;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分析问题,具备独立收集、阅读相关资料并完成符合规范的学术研究的基本素质。

2.学术道德

掌握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产权、学术伦理等方面的知识,遵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恪守学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以及本学科专业共同遵守的学术规范。严于自律,杜绝学术失范、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

(三)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具备一定的专业学习和知识获取能力;运用恰当的研究方法,提出具有一定学术深度和见解的科学研究能力;具备在所研究领域内进行调研、考察的实践能力;较好地运用一门外语收集和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具备与国内外同行交流的意识,并以较好的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与同行交流的学术交流能力。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或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应反映硕士生已经掌握了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应有所创新。

学位论文的格式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硕士论文的字数原则上不低于6万字,总体上应做到材料翔实可靠,论点明晰,逻辑清楚,结构合理,语言流畅。

四、学制与学分

基本学制3年,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创业休学、应征入伍休学除外)最长不超过5年。

总学分不少于28个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7个学分。

五、培养方式

1.以课程学习为基础,注重提升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2.课程学习环节注重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科研训练和实践活动的培养,通过实例分析、课程讨论、社会调查、方案设计、研究报告等多种方式对学习情况进行考核。鼓励跨学科选修课程。

3.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为硕士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同时根据研究生培养的实际需要,组建硕士生导师指导小组,充分发挥集体指导的优势。

六、培养环节

(一)培养计划

硕士生的文献阅读量不少于50本著作,硕士生入学后两个月内,应在导师或导师组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填写培养计划表并由导师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

(二)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培养的核心环节,注重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方式对学习情况进行考核。鼓励跨学科选修课程。所以学位课程一般安排在前三个学期内完成。增加科学道德与学风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践环节。

1.学院以集中宣讲、系列讲座和实践活动形式,将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活动贯穿研究生培养教育全过程,教育活动全覆盖、制度化、重实效。围绕学术道德、思想品德、社会公德三个方面开展教育内容,加强研究生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伦理和科学规范的培养。

整个教育活动安排在研究生一年级开展,安排六次课程和实践学习。分别是学术道德规范集中宣讲活动两次课程:第一,每年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对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活动进行集中宣讲教育活动;第二,在研究生科技文化月活动中进行学术道德集中宣讲教育活动。思想品德提升系列讲座活动两次课程:第一,“科学方法论和科技观”内容讲座;第二,“科研论文写作规范和注意事项”内容讲座。社会公德养成实践活动两次课程:第一,“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与公民社会责任”内容讲座;第二,开展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论坛、知识竞赛等活动。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活动在研究生一年级期末,以个人小结形式进行结课考查。

2.文学院研究生通过参加“六个一”创新创业实践拓展计划,完成以下全部六个部分内容,达到相应的要求来获得创新创业实践学分:

(1)组织或参加一个创新创业创新创业实践团队。

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可以自行组织或参加团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组织或参与的团队原则上要求规模在十人以内,并接受文学院管理和监督。

(2)听取一次创新创业实践讲座。

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前两个学期,应每学期听一次创新创业实践讲座,讲座结束后应及时撰写800字以上的讲座心得。

(3)参加一项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学生在研究生阶段需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包括由学院组织的教育实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实习活动可以由导师组织课堂教学实习,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支教活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由学院团委组织,在寒假和暑假定期开展,研究生应积极参与。

(4)选定一位创新创业实践导师。

学院负责联系并指定创新创业实践导师,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应跟随创新创业实践导师从事不少于一周时间的相关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由创新创业实践导师给参与学生进行评定,学生在本环节内容需获得合格以上评价。

(5)制定一份创新创业实践计划。

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应充分发挥创造力,结合专业实际和个人能力倾向,制定一份创新创业实践计划,计划以创新创意为主要内容,形成汇报ppt和word材料,学院组织评比,重点考察创新创业实践计划的现实可行性和创新程度。

(6)撰写一篇创新创业实践总结报告。

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应对个人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内容,结合相关标准和要求,撰写一篇创新创业实践总结报告,分析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和帮助,总结个人在创新创业实践方面的缺点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个人总结报告将归入研究生个人档案。

创新创业实践学分的认定程序:由学生本人在每学期开学前两周,向学院申报创新创业学分(只受理学生上一学期参加“六个一”计划所完成的内容),填写申请表,并附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学院审核学生申请材料,对照“六个一”计划进行认定,记录并汇总材料。由学院教务老师将成绩录入系统。

(三)学术交流活动

在三年就读期间至少参加一次重要的国内或国际会议。并提供相应证明,作为考核依据,由学院统一审核认定。

(四)开题

应在广泛阅读文献和深入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较强的理论性,学术领域的专题性或专业知识运用的实践性。

开题报告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内容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可行性分析;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

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必须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由3-5位相关学科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开题时间一般在第三学期。

(五)预答辩

参照《亚洲bet356体育在线官网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与盲审办法》,实行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硕士研究生通过预答辩后方能进行论文送审。

(六)评阅

根据《亚洲bet356体育在线官网硕士学位论文盲审办法》,实行硕士学位论文盲审评阅制度。硕士学位论文盲审评阅通过后方能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七)答辩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按照《亚洲bet356体育在线官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细则》执行。硕士学位论文须进行公开答辩,答辩不通过的,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其论文可进行修改,在半年后申请重新答辩。

(八)本硕贯通培养

本学位点接受优秀本科生申请本硕贯通培养,为储备博士研究生优质生源和建立硕博贯通培养机制提供基础。按照学校相关规定,申请人获得培养资格以后,本科最后一年开始所选的硕士课程取得的成绩将纳入硕士阶段的学分,本科最后一学年期间主要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学分、硕士生课题研究和本科阶段学习。符合毕业要求颁发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获得硕士研究生学籍后开始按照硕士培养计划来完成培养环节。

七、课程设置和必修环节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必修

课程

公共学位课

(7学分)

32000000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1或2


32000000100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2

2选1

320000001003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2

320000001004

硕士第一外国语

4

1-2


基础学位课

(不少于6学分)

320501012001

中国文化通论

3

1


320501012002

理论语言学

2

1


320501242001

汉语国际教育概论

2

1


320501242002

文化要籍导读

2

3

研究方法

320501012005

科研与写作

1

2

科研写作

专业学位课

(不少于4学分)

文艺学

320501013001

美学理论

3

1


320501013002

中国古代文艺思想

3

1


320501013003

艺术概论

3

2


320501013004

西方文论经典导读

3

2


320501013005

文艺美学

3

1


320501013006

文艺心理学

3

2


320501013052

文艺学论文写作

3

1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320501012002

理论语言学

3

1


320501013008

儿童语言习得

3

1


320501013009

语言统计方法

3

2


320501013010

中文信息处理概论

3

1


320501013011

语音学概论

3

1


汉语言文字学

320501013012

训诂学

3

1


320501013013

音韵学

3

1


320501013014

文字学

3

1


320501013015

语音学

3

1


320501013016

现代汉语语法学

3

1


320501013017

方言学

3

2


中国古典文献学

320501013018

中国古典文献学

3

1


320501013019

经部文献专题研究

3

1


320501013020

集部文献专题研究

3

2


320501013021

出土文献研究

3

2


320501013022

史部文献专题研究

3

2


320501013023

古籍整理与研究专题

3

3


320501013024

古汉语专题研究

3

3


中国古代文学

320501013025

先秦诸子研究

3

1


320501013026

词学文献研究

3

1


320501013027

明清诗歌研究

3

1


320501013028

汉魏六朝专题研究

3

2


320501013029

明清小说专题研究

3

2


320501013030

元代文化与文学

3

3


320501013051

唐宋词人研究

3

2


中国现当代文学

320501013031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学

3

1


320501013032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流派研究

3

1


320501013033

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家作品研究

3

2


320501013034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法

3

2


320501013035

中国现当代各体文学研究

3

3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320501013036

西方文学批评史

3

1


320501013037

20世纪英国小说研究

3

2


320501013038

比较文学的原理与实例

3

2


320501013039

法国当代文学作品和理论研究

3

1


320501013040

20世纪美国文学研究

3

4


应用文体学

320501013041

公文发展史

3

2


320501013042

古代应用文体研究

3

1


320501013043

历代公文制度概述

3

2


320501013044

应用文体文献学

3

1


320501013045

应用文体学

3

1


对外汉语教学

320501243001

语言测试理论

2

2


320501243002

中外文化比较

2

1


320501243003

技能教学与研究

2

2


320501243004

中介语理论与偏误分析

2

2


320501243005

要素教学与研究

2

2


320501243006

现代汉语语法学

2

1


选修课程


320501014001

西方美学范畴

3

3


320501014002

美育学

3

3


320501014003

数据库编程

3

2


320501014004

儿童语言障碍

3

2


320501014005

语义语法学

3

2


320501014006

语料库应用技术

3

2


320501014007

计算语言学专题

3

3


320501014008

语音实验与科技基础

3

2


320501014009

词汇学专题研究

3

2


320501014010

文字学专题研究

3

2


320501014011

语法学专题研究

3

2


320501014012

学术论文写作

3

3


320501014013

唐代文学与文献

3

2


320501014014

中医文化与文学

3

2


320501014015

清词专题研究

3

2


320501014016

诗词格律与创作

3

2


320501014017

古代诗词文本学

3

1


320501014018

中国现当代文学文体研究

3

3


320501014019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研究

3

2


320501014020

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3

2


320501014021

现代西方文学思潮与流派

3

3


320501014022

英美文学原著选读

3

3


320501014023

西方妇女小说经典研究

3

1


320501014024

中国政治制度史

2

1


320501014025

中国秘书史

2

2


320501014026

公牍批评史

2

3


320501014027

历代公文选读

2

3


320501014028

印刷文化研究

3

1


320501014029

畅销书研究

3

2


320501014030

编辑应用文体研究

3

3


320501244001

语言习得理论

2

2


320501244002

社会语言学

2

3


320501244003

认知语言学专题

2

3


320501244004

语言学流派

2

3


320501244005

语用学专题

2

3


320501244006

语义学研究专题

2

3


补修课程


320501015001

现代汉语

/

1


320501015002

古代汉语

/

1


320501015003

语言学理论

/

1


320501015004

中国古代文学史

/

1


320501015005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

1


320501015006

文学概论

/

1


320501015007

应用写作学

/

1


320501015008

秘书学与秘书工作

/

1


320501015009

档案学

/

1


必修

环节


320501016001

学术交流活动

1



320501016002

创新创业实践

1



320501016003

科学道德与学风教育

/



注:标黄处为我院该专业所学课程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按照培养方案的规定,完成课程学习,成绩合格,通过论文答辩,达到毕业和学位授予要求,由学校分别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审定人:高峰;党银平